曾经读过一小段《心思的战场》,感觉真是枯燥,没有任何共鸣。经历了大概两年多,对主的体会又加深了很多,这一次再过来读一本关于更新内心的书,《心意更新》,终于感觉有点体会了。
第一章:
1. 外在的世界比较容易应付,它较为可量度、可见和可扩充。内在世界是衡量决策和价值的中心,又是追寻独处和内省的去处,他是敬拜和忏悔的地方。
2. 公开的世界无止境的向我们要求时间。
3. 每一个微小的行动都会陶冶或摧毁品格;人在暗处所行的,将来必在明处公开。
4. 我们不应该一里面的生命换取表面的成就。
第二章:
1. 在平安的日子,练习正确的程序无数次,身处危难时,就无需忧虑了。(平日的属灵操练,带来危难时的熟练。平日的备战,带来战时的平安)
2. 只要做我们该做的,就够了。
3. 我们是否准备调理自己的私人天地,使他影响外在的世界?或是忽略它,任凭外界模塑我们呢?
第三章:
1. 许多人不单经常在压力下,且是在破坏性的压力下,他们的生活步伐内,没有休息与复原的时刻。
2. 我们生命的模式、生活的方法成为今天疾病的主因。
3. 只有成就才能满足野心家; 野心家无止境的追求扩大,他们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;野心家给诚实一个很宽的尺度;野心家倾向与人竞争;总是常怀怒气;总是忙的不正常。他们自怜自叹身负许多责任,大声呼求可有人一同分担;但其实这种倾吐只是发泄,并不真的期望有人帮忙。
4. 一个人没有坚固的内心世界,但演讲台仍可以巩固他的权力。危险就在这里。
第四章:
1. 野心家有个共通之处:他们永远不会享受一个宁静的、有条理的内心世界。
2. 谦卑自己,摒弃一些东西,那些东西不一定是坏的,只是他们占了不当的位置。
3. 只有在有条不紊的私人天地,才能使人听见这样的呼召。
4. 被召者知道自己正确的身份,拥有不动摇的目的,明白坚定不变的委身。
5. 旷野就是痛楚、孤立和受苦,没有人会喜欢它。人在旷野可能学会最伟大的功课。在旷野,人学习什么事枯干,学习倚靠神,旷野使人可以自由思想、计划和做准备。在旷野,人可以听到呼召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